編者按:
本文以 2025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“創造性破壞” 理論為錨點,技術營銷學派創始人牛云精準指出傳統品牌依賴視覺符號、單向資源輸出的孤島困境 —— 這類模式在經濟低迷期已成現金負擔,而技術營銷通過二維碼激活數字品牌,以一物一碼打通產品與用戶,讓消費者從被動終端轉為主動傳播節點,最終構建品牌、渠道、用戶互通的生態,分眾與支付寶碰一碰案例也印證其價值,文章更向面臨預算與流量壓力的企業家強調,轉型至數字生態非選擇而是生存,二維碼正是通往未來的關鍵。本文根據論文稿整理,以饗讀者。
文|牛云,技術營銷學派創始人,深圳市營銷協會會長,鳳凰網深圳“誠商天下”欄目總策劃、特約主持人

當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光芒再次照亮“創造性破壞”理論時,每一個營銷人都應意識到:這并非遠在廟堂的經濟學課題,而是一場正在滿堂彩身邊發生的、殘酷而真實的產業革命。它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——那個依靠宏大創意、飽和式廣告轟炸構建“品牌神像”的傳統營銷時代,正被一種以“連接、數據和共享”為基石的技術營銷新范式所顛覆。
作為技術營銷學派的創始人,我必須指出,這場變革的核心,是從 “視覺品牌”到“數字品牌” 的范式遷移。
一、 傳統品牌的困局:一座昂貴的“孤島”
傳統營銷學所構建的品牌是什么?它是一個由LOGO、Slogan、VI系統和廣告創意構成的靜態視覺符號。華與華等公司所做的,是試圖將這個符號通過分眾等媒體渠道,像釘子一樣反復敲進用戶的心智。
這種模式的本質,是資源的單向輸出。它造就了品牌的“孤島效應”:
信息孤島:品牌方不知道是誰買了自己的產品,用戶數據是一片荒漠。
渠道孤島:產品包裝、線下渠道、線上商城彼此割裂,無法形成合力。
用戶孤島:消費者只是被動的接收者和購買者,而非品牌的參與者與擁有者。
在經濟高增長、流量紅利充沛的時代,這種“大力出奇跡”的模式尚可維系。但當經濟進入低迷期,企業預算收緊,這種依賴巨額資金筑起的“品牌護城河”,瞬間變成了吞噬現金的“無底洞”。它完美地契合了“創造性破壞”理論中被顛覆對象的特征:依賴舊有的技術軌道和資源模式,成本高昂,效率遞減。
二、 技術營銷學的破局:構建生生不息的“連接生態”
技術營銷學所帶來的,正是一種典型的“破壞性創新”。它不從正面挑戰傳統品牌的創意壁壘,而是通過二維碼這樣看似簡單的技術,從根本上重新定義了品牌的形態和功能。
技術營銷學構建的,是一個動態的、可生長的“數字品牌”。
數字品牌,不是LOGO,而是網絡。 它的核心資產不再是那個漂亮的視覺符號,而是品牌與用戶之間、品牌與渠道之間、乃至用戶與用戶之間實時、可運營的連接關系。
二維碼:從“識別工具”到“生態開關”
在傳統視角下,二維碼只是個網址鏈接器。而在技術營銷學中,它是激活“數字品牌”的開關。每一次掃碼,都是一次連接的建立,將線下的“物”(產品)與線上的“流”(數據、服務、用戶)瞬間打通。包裝因此從“沉默的陳列品”變成了 “會說話的渠道”。
消費者:從“終端”到“節點”
消費者不再是交易的終點。通過掃碼裂變、分享獎勵等機制,每個消費者都成為了品牌傳播和銷售的網絡節點。他們被賦能、被激勵,從“客戶”轉變為 “渠道伙伴” 和 “品牌共建者”。
品牌關系:從“占有”到“共享”
“數字品牌”的最高形態,是實現品牌間的連接、渠道共享和客戶共享。想象一下,一個白酒品牌的掃碼用戶,可以因為積分互通,被引流到一個高端旅游品牌的服務中。品牌之間不再是孤立的競爭者,而是可以數據互通、流量互換的生態伙伴。這才是“數字品牌”帶來的終極革命——它打破了傳統商業的零和博弈,創造了跨界的價值網絡。
三、 分眾與支付寶的“碰一碰”:一場遲到的行業啟蒙
最近分眾與支付寶“碰一碰”的火爆,其真正價值在于,它用一種行業可見的方式,驗證了 “廣告端直接獲客” 這一技術營銷核心思想的正確性。這恰恰證明了滿堂彩自2012年起所倡導的道路的前瞻性。
然而,滿堂彩必須看得更深一層:“碰一碰”只是解決了“廣告到行動”的最后一公里,而技術營銷學通過“一物一碼”構建的,是從 “產品到用戶” 的全生命周期運營體系。這是一個遠比單次廣告互動更深刻、更龐大的“數字品牌”生態系統。
四、 創造性破壞的必然:轉型已非選擇,而是生存
諾貝爾經濟學獎的“創造性破壞”理論告訴滿堂彩,新舊范式之間并非平滑過渡,而是存在著不可避免的摩擦與沖突。終端客戶受傳統思維影響而產生的質疑,正是這種摩擦的體現。
但經濟低迷期,恰恰是破壞性創新最好的孵化器。當企業再也無法承受幾個億的廣告轟炸時,他們必須尋找一條更高效、更精準、可累積數字資產的新路。
技術營銷學提供的,正是這樣一條路:
它讓營銷從“成本中心”變為“增長中心”。
它讓品牌從“燒錢維護的符號”變為“自動增殖的生態”。
它讓企業從“盲目投放”變為“精準運營”。
結語:擁抱破壞,方能新生
企業家朋友們,滿堂彩正站在一個時代的拐點。那個靠視覺符號和媒體霸權構建品牌的時代正在落幕,而一個靠數字連接和生態共享重塑品牌的新紀元已經開啟。
技術營銷學,不是對傳統營銷的細枝末節的修補,而是一場徹底的“創造性破壞”。它破壞的是舊有的、高耗能的營銷模式,創造的是一片充滿生機的“數字品牌”新大陸。
不要再將二維碼視為一個小小的技術應用,它是你通往未來商業世界的船票。不要再將消費者視為冰冷的流量,他們是你的數字品牌賴以生長的土壤。
現在,是時候做出選擇了:是繼續在傳統的“孤島”上堅守,等待潮水退去后的窘迫?還是勇敢地拿起技術的工具,成為“創造性破壞”的引領者,在經濟的寒冬中,構建起自己生生不息的數字品牌生態?
答案,就在你下一次的掃碼之中。